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实验室消毒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

发布时间:2020-04-14浏览次数:587

为贯彻落实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建设处、科研院、研究生工作部《关于组织开展本科教学实验室、科研实验室及研究生工作室开放前检查验收的通知》,制定我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实验室消毒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。

 

一、总体要求

提高政治站位,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疫情防控精神,落实省级、校级等各级各类防控任务。疫情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应提高政治站位,克服麻痹大意思想,做好精细管理,确保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返校后,学院各类实验室安全有序开放,为学院教学、科研提供有力保障。

 

二、本科教学实验室

2.1实验室管理

    1、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、一次性手套、洗手液、消毒剂等物资,落实好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戴口罩和洗手消毒等方面的个人防护措施。

2、严格控制人员密度,不得聚集。教师与学生、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,避免近距离接触,实验室内的人数不得超过原座位数的50%,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。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依据上述原则,落实、细化实验课程安排,报学院备案,提前通知教师和学生。

3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配合做好出入人员管理工作,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体温测量,体温正常者及当堂上课人员方可进入。体温若有异常,依照第四条应急预案进行处理。

4、实验室内所有教师和学生,必须全程佩戴口罩,废弃的口罩放入垃圾桶。

5、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。

6、实验室师生做到除必要的学术讨论外,尽量不聚集、围观,在实验室内严禁从事与实验无关的活动。实验完成后,尽快离开实验室。

7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配合做好《实验室开放记录》。

2.2消毒工作方案

1、每天消毒2次,区域包括桌椅、电脑、键盘鼠标、地面、通道及其他公共物品,特别对于门把手、水龙头、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,可用有效氯250500mg/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。实验室除常规消毒外增加每天1次设施内外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喷洒消毒。消杀工作安排表上墙,并做好每天消杀记录备查。

2、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,禁止使用中央空调。

3、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垃圾桶进行消毒,可用有效氯500mg/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。

4、实验课程结束后,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打扫等工作。

5、消毒过程中要操作规范,避免引发火灾、中毒等次生灾害。

6、依照上述工作方案进行消毒,并填写附件中《实验室日常消毒记录表》备查。

 

三、应急预案

3.1发热人员应急预案

1、若有人员出现咳嗽、发热、乏力等疑似症状应立刻终止实验,及时报告学院,按学校规定及时采取相关疫情防范处置工作。

2、疑似疫情发生后,应迅速组织封锁事发现场,迅速排查密切接触者,并将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分别隔离。

3、疑似疫情发生后,立即关闭实验室,配合疾病控制机构对现场进行调查处理、检验以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等工作,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通风后再进行开放。

3.2酒精消毒应急预案

1、可用酒精棉或无纺布擦拭消毒,不要用喷壶装酒精喷洒消毒。使用前一定要避开实验过程中的易燃及可燃物,严禁在有明火或有加热炉等热源的环境使用。给电器表面消毒前,应先关闭电源,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。在室内使用酒精时,需要保证良好通风,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,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,或放通风处晾干。

2、如果酒精洒漏,应及时擦拭处理。酒精意外引燃可使用干粉灭火器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,小面积着火也可用湿毛巾、湿衣物覆盖灭火;如在室外燃烧,可以使用沙土覆盖。如采取上述应急措施处理好现场后,须及时向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科研平台应急处置工作小组汇报;如采取上述应急措施处理后仍不能控制着火现场的,必须当即依次向学校保卫处汇报、拨打119

3.3 84等消毒液消杀处理应急预案

    1、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,如果长时间直接和人体接触,对人的皮肤和黏膜有较大的刺激,调配及使用时必须佩戴橡胶手套。消毒液必须按提示事先稀释以后才能使用(一般稀释浓度为1100200倍),消毒液严禁与其他消毒或清洁产品混合使用。如与洁厕剂混合,会产生有毒气体,刺激人体咽喉、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。

2、皮肤沾染消毒液时,必须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眼部溅到消毒液时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连续冲洗,并迅速送医院治疗。误服者可立即喂食牛奶、蛋清等,以保护胃黏膜减轻损害,然后进行催吐,并马上送往医院进行救治,及时向学院汇报。

 

 

2020.4.14

管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

 

附件:

实验室日常消毒记录表

 

时间段

消毒(地面、垃圾桶、门把手等)

通风

清洁

洗手液用量是否足够